车主详谈对科鲁兹“断桥”事件的分析和看法

2010-09-26 06:56    作者:两人两车两猫    来源:爱卡汽车网    浏览:
首先声明,此贴属技术探讨范畴,完全根据现在网络上已有的照片和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每个结论和观点都以这些为证据得出。欢迎讨论。恶意攻击或胡乱灌水的请收敛一点。
下面正题
说这起事故由前两天电视台的一段报到引出,在这段报到中,我们见到了该事件中双方当事人中的一方,即该事故车车主。该车主称自己的车有质量问题,所以 发生了事故。在最后还出现了4S的销售人员,但其只是传达了厂家的观点,即厂家认为该车没有质量问题,而是车主操作有问题,没有给出依据。虽然这段视频短小模糊,但我们还是能看出一些东西的,这个后面详谈。接着今天,有人爆出了“SGM的事故鉴定报告”,里面有厂家的勘察情况及鉴定结果。

有人说是假的,编的,首先我可以告诉大家这个的确是真的,我有朋友发给我的excel原文件,一模一样。由于这个只是内部流转而并非对外公开的材料,所以不会有什么领导签名(上班用email的都知道把,CC领导后领导无异议或回复肯定就算签名了”,更不会有什么公章。那么现在双方的说辞都有了,我们该相信谁呢?
 

先说车主:这个车主不是专业人员,因此其个人没有能力来准确的判断事故到底由什么引起,或者说如果是质量问题,是哪里的问题,依据是什么;同时,SGM虽然是专业车厂,其报告中也有相应的分析和附图,但考虑到其有掩盖自身缺陷的主观可能性,也不可完全采信。

同时,也没有后续报到说有第三方机构介入了什么的。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唯一能采信的只有这些真实的图像(说能PS的先PS个出来再来叫),通过这些来判断双方说的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哪些是有疑问的。
双方的矛盾集中在导致事故的是否是车辆的质量问题?那么什么是质量问题?

一般的来讲,即成品的生产质量,即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是符合生产图纸及相关文件要求的技术要求,例如材料特性、尺寸、强度等等。另一方面,广义的说,还涵盖了设计质量,即该设计是否能满足产品的功能需要、国家的相关法规要求等等,例如发动机的排放指标就是典型的法规要求。关于后者,目前对汽车后桥来说,没有一个明确同一的国家或国际标准,各个厂家都有所不同,很难一概而论。所以这个留到最后再讨论,先说说前者——生产质量。
视频中,车主一再强调焊接没有焊好。那我们先来看看焊接。看过我以前的帖子的TX,应该知道klz的扭梁工艺和大多数车的扭梁有所不同,其主要组件只有三个,及左右摆臂加上扭力梁。左右摆臂是球铁件,扭梁是钢的。三者通过一种叫磁狐焊的特种工艺焊接在一起(关于磁狐焊可以参见我以前的帖子)。从我以前帖子里的介绍可以看出,这种工艺的焊缝相比传统的有焊丝的气体保护电弧焊要细不少。在汽车的结构要求中,所有的焊缝和焊点都是强匹配,即焊缝的强度必须大于焊接基材的强度。也就是说焊接结构受到外力发生破坏时,首先被破坏的应该是基材。请看下图:


此图是油漆过和未油漆过以及事故车后桥的对比。涂过油漆的由于焊缝细小以及附有较多泥灰,不易辨认焊缝位置。但对比为涂漆的就很容易了。我在图中用红色箭头标明的地方即焊缝。然后看绿色箭头所指。有人说这个凹陷就是焊接缺陷的证据。但只要稍微懂点的人就知道,哪条焊缝能焊出如此规则的矩形截面?其实这只是为了保证磁狐焊工艺的精确性,扭梁在成型后焊接前,在焊接受热区域加工出来的一条工艺槽,和焊缝没有半点关系,从没有涂漆的后桥上也能看出这点。而在事故后桥上,这条突起的细焊缝依然存在,而沿着焊缝的边缘,铸铁的基材都断裂了。因此几乎可以肯定,这条焊缝没有质量缺陷(有XX之家的人说没有焊缝就不会断裂,那麻烦他帮我找根没有焊缝的扭梁来再说)。


 

那么既然焊缝没有问题,是什么导致了铸铁基材的断裂?

原因无非有两个:

一、受了巨大的外力,

二、铸铁材料有问题。如果是材料问题,光这几张图什么用都没有,需要做金相及材料成分分析。那么是否有外力可能呢?我们来看一下。

这个事故后桥断裂处有一个很深的凹槽,这应该是个重要线索。这个凹陷处是个圆形截面,强度和刚度应该都非常大,如果要造成这种破坏,必须是非常大的外力才行。

OK,有没有可能是撞击呢?我们来仔细看这个凹陷。在凹陷的正面区域(红圈里),可以看到电泳漆基本保持完整,没有脱落或剐蹭的痕迹,而如果是高速撞击硬物,应该要留下相应的痕迹才对。同时,注意凹陷最底端的油漆,呈整体起皱剥落状,俗称起皮子。而这是折叠起皱的典型现象。

就此,我们可以判定,这个凹陷是由沿车辆前进方向的折叠力造成的,并非之前很多人猜测的撞击,同时,SGM描述的扭曲变形也不是很准确。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个弯折凹痕的出现呢?

 

如果是简单的铸铁摆臂有问题,先断裂,那么扭梁断裂的这头在重力作用下会拖到地上,并且由于其仅仅另一端固定在右侧车轮上,有很大的自由余度,撞到任何东西都会弹开(想像你拖着一根棍子在地上走,棍子遇到石头时跳开的情景),就算撞到任何东西也不可能留下如此大的痕迹。

那原因到底是什么?
昨天我在研究视频的时候注意到一个细节,不过视频太黑,一定要先截屏再过曝才能看见。不过今天有了清晰的图了。这个细节正是右侧断裂的摆臂。

那么这个摆臂断裂意味着什么?说这个之前先要看看klz后桥与车身的连接方式。


 

 

上图显示了klz后桥与车身的连接位置。后桥衬套由一个横向螺栓螺母固定,由于橡胶衬套的弹性,可以绕螺栓轴线做一定摆动;减震器顶部与车身有橡胶减震块连接,由于摆动幅度小,近似认为其固定;减震器与后桥由与车辆前进方向的垂直的螺栓固定,有橡胶衬套,可以绕螺栓摆动,弹簧靠压力顶在后桥和车身的压盘间,没有紧固。那么可以把这个结构简化为下面的杆系图。黑色细线代表正常状态的后桥。由于弹簧没有紧固点,故省略。


当右侧的摆臂断裂后,如果这时车轮还在滚动或者断裂处卡在某个东西(如路沿、大的石块等),那么右侧摆臂就将脱离衬套的约束开始绕减震器与后桥连接的螺栓转动,如图中红色细线所示。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左侧的摆臂此时还是完好的,其与扭梁的连接处必定会受到一个扭转力矩。这就好比你把一根吸管的一头捏在左手,右手以一定角度锥形旋转另一头的一样,你捏在左手的那头一定会受扭受弯,然后出现一条折痕,不信可以试试(试的时候只能转小角度,和真车一样,否则就成麻花了)。当右侧摆臂转过的角度还不大时,由于扭梁的钢管壁厚比铸铁摆臂的小(这是肯定的,铸铁摆臂即使是空心的也做不到钢管那么薄,不信可以去量),扭梁首先开始变形,于是出现了上面说的那个凹痕;当右侧摆臂继续转动,左侧连接处受力越来越大,由于铸铁的屈服断裂极限要小于钢材,钢材还能变形的时候,铸铁则开裂了。而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裂开就不能停止,于是沿焊缝的高强度区整体断裂。

上述推断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应该说反映了事故时整个车辆的破坏过程。首先,右侧摆臂断裂,造成左侧摆臂与扭梁的连接处受扭受弯,扭梁开始弯折并出现折痕(凹陷),当力的大小超过摆臂铸铁材料的极限时,发生断裂。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是什么造成了右侧摆臂的断裂?
这个问题以目前得到的信息很难推断,因为根本没有任何第一现场的照片或资料可以参考。那只好从双方的描述着手。车主的意思大概是正常行驶,开着开着突然断了,然后就翻了。按其描述,开着开着断了——如果是摆臂先断了,那么是符合上面的推断的。

但是断了是否会造成翻车?从视频里车的情况来看,车辆机盖、风挡玻璃及车顶前部受损严重,但两侧车门几乎没有损伤,后视镜完好,后备箱及尾部也基本完好,但左侧车尾有大面积碰撞痕迹。据此可以认定,翻车基本是前滚翻,肯定没有侧滚,否则车门和后视镜不会同时完好。另外前滚翻没有超过一圈,否则尾部也不会没有什么伤痕。

同时注意车主在比划翻车动作时的细节:在翻之前他扭了几下。如果属实,那么就是发生了侧滑。侧滑过程中有可能撞上什么路边障碍物,可以解释车尾侧面的损伤。那么怎样才能前滚翻?之前我们也见过了几起KLZ翻车事故,但都是侧翻,再看别的公路翻车,也都是侧翻。

《流言终结者》曾经试过一个让汽车撑杆跳的流言,把以时速60公里行驶的后驱车中央传动轴前端炸断,然后让断的一头嵌在路面上的一个凹坑里。在60公里时速下,最终结果只是折断了传动轴,汽车并没有像流言中说的那样飞起来。这我们,在平路上要让轿车只做前滚翻而不带侧翻,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也就只有一种可能,车子栽倒沟里去了。SGM的报告中也提到了这一点。虽然没有第一现场的照片,但我认为栽到沟里这是没什么疑问的。
再看看SGM报告中的事故发生地点。一条不不宽不窄,不算大也不算太小的弯道,弯道中间的地面上有一层不算薄的黄沙,路边有砖堆,沙堆,但没看到什么沙坑,估计指的是堆沙的那块地方。没有路灯。
 


 

走过郊区道路的朋友知道,有些郊区的公路路路基高出两边的农田很多,路沿呈直角。我估计了这样一种可能,车主开的时候没有注意到地面上的石头砖块,进弯后突然发现进行避让(轮胎没有暴可见应该没有高速压上砖石),而地上有黄沙,很滑,车辆开始左右滑动,车主下意识刹车,加剧了滑动,最后栽倒沟里。

在栽进沟里的过程中,右侧摆臂重重的磕到了路肩(考虑到1.4T的车重),摆臂磕断,卡在路肩上,继而扭断了后桥。车辆栽进沟里后向前翻覆,车辆两侧没有受到损伤。但这种推断无法解释左后车尾是如何受损的,也许是掉进沟里时摆到了又或是失控侧滑时撞到了别的东西?由于没有第一现场的记录,很难推测当时的确切情况。至于SGM说的车辆跳了起来又砸回地面说法不大可信,这相当于车子在跳远,前轮跳过一块大石头,而后桥正好砸到这块石头,有点扯淡。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最开始说的,摆臂自身就有问题。在郊区路上颠簸了一段时间后正好在这个路段断开,断臂随车轮滚动扭断了后桥,同时车辆失控,掉到沟里。基本上分析就这些了,我的结论是,焊接没有问题,造成翻车的最初原因是摆臂断裂。但摆臂断裂的原因到底是撞击引起还是摆臂本身的质量问题,由于缺乏证据,无法下结论。

因此,我认为,要搞清真相,首先车主应该提供交警开具的事故证明。这个应该不用我说吧,出了事故打了110,JCSS总要开张单子给你上面写什么XX年xx月xx日xx驾驶xx车沿xx路由x向x行驶,由于xxxxxxxx,造成xxxx(描述事故),之事车辆xxxxxxxx(描述损失),xxxx云云。这样就能直观的了解事发第一现场的情况,分析车辆在事故时的行驶状态。如果能有照片那是最好的了。同时,应该对车辆断裂的右侧铸铁摆臂进行第三方技术鉴定,看其材料成分是否符合零件设计的材料要求。

果真如车主所言是正常行驶时断裂,那么几乎可以肯定就是摆臂本身的材料问题,车主应该理直气壮的找有资质的第三方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出具鉴定证明书做为法律依据,要求赔偿。按规定,对车辆质量问题有疑问而需要第三方鉴定的,车厂应先垫付相关费用,等结果出来责任明确后再做处置。不过,要真是材料的问题,由于这个零件是铸造件,那就真是批量问题了,厂家必须要做召回处理,否则就是不负责任、草菅人命。而如果真是受到了大力的撞击而导致断裂,同时鉴定表明摆臂材料没有任何问题,那么厂家完全可以不负任何责任。最后,再说说开头讲到的设计质量问题。受了撞击东西会断,那么这个断的撞击力应该多大?

每个厂家的标准都不同,但每个车型最后的强度耐久认证都是通过强化路试来完成的。也就是说只要完成了这个强化路试并符合其要求,那么厂家就认为这辆车的设计是能够满足行驶时的强度需要的,包括一些极端恶劣的情况,但肯定不会包括直接撞击,那是被动安全讨论的话题。遗憾的是这个路试标准所有厂家都有自己的标准,国外国内都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但是我相信,既然klz后桥的设计与国外版的设计完全一致,设计上应该没有问题,至于说偷换便宜材料——这和材料不合格不是一回事,换材料等于是更改设计,而材料不合格是材料没有达到设计标准——好像这应该不是SGM的传统。不过也不能说通过了路试就行了。到底有没有问题还要看绝大多数售出车辆的使用情况。

如果5年后,大多数klz车主的后桥还是好好的(大多数车主应该都是正常使用),那么这个设计应该基本可以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另外补充一下,上次海南试驾的小黄蜂断的是车轮轴颈,明显是高速横着转上路牙子把轮轴别断了,所以轮子掉了。这次断的是扭梁,跟轮轴没关系,所以轮子没掉。两起事故根本不一样。